翻译研究 | 什么是kitchen-sink approach?
Kitchen sink即厨房里的洗碗池,和电影剧本和5G网络有什么关系呢?无论是kitchen-sink approach还是《华尔街日报》中的kitchen sink,其实都来自于习语everything but/except the kitchen sink。
Kitchen sink即厨房里的洗碗池,和电影剧本和5G网络有什么关系呢?无论是kitchen-sink approach还是《华尔街日报》中的kitchen sink,其实都来自于习语everything but/except the kitchen sink。
近年来,随着翻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口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语音翻译系统和应用软件相继亮相。机器口译技术的进步给口译行业和口译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机器口译是否会取代人工口译?
起初有这个想法,是因为翻译课上的一个小笑话。当时有一题涉及到“shirt”这个词,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把它翻成了“T恤”,或许是因为冬天来得太突然了,我们还怀念夏天吧。但这就让我对“T恤”这个词产生了兴趣,它不同于大多数词,半中文半英文式的模样还真是很个性呢。
“采用了基于OpenEdX开源平台,开发了HTML5视频播放器,不再依赖国外课程播放首选的YouTube,解决了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edX平台问题。”类似的表述,如今在报刊等出版物中屡见不鲜。WiFi、CEO、MBA、CBD、VIP、PM2.5,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
如果你把微信调成英文模式,会看到朋友圈显示为moments,这个单词有瞬间、时刻、目前的意思。朋友圈确实是大家分享自己当下生活学习状态的重要媒介之一,译为moments倒也贴切。
根据《美国传统词典》,badger game来源于一种古老的放狗来猎杀獾(badger)的残忍娱乐,其中的badger扮演诱饵的角色,也就是“仙人跳”中的女子。
“恐韩症”中的“恐惧”来源于国足难以战胜韩国的事实,有事实基础,并非illogical。用在“恐美症”上,phobia似乎很合适,但在考虑一些phobia的实际用法后,phobia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所谓“一国三译”,是指内地、香港和台湾在翻译外国词语特别是人名时出现的三种不同译法。如果不了解“一国三译”,往往遭遇不少鸡同鸭讲的窘境。“一国三译”既折射两岸三地文化不同,也在互相交融和渗透中取长补短,这是两岸三地文化互动的一个现象。
“合作共赢”是目前中国最流行的词语之一。我国翻译界一般都将其译成win-win cooperation。这个译法不能说不行,但总觉得有点不对味。原因在于:cooperation的本身就是指a process of working together to the same end,“共赢”的含义已经包含在cooperation之中,硬要加上win-win多少显得有点多余。
现有英语法律和合同条文的主句成分中的shall,在汉语中有很多种译法。通常被译成“须”、“应”,有时被译成“应当”,也有时译成“要”、“将”、“可”,还有被译成“必须”,甚至被完全忽略不译的。
总理的翻译各国不同。中国、加拿大是 Premier,君主立宪的通常称“首相”,译为 Prime Minister。德国总理是 Chancellor。具体好像也没有太大规律,要看各个国家的习惯用法。美国大概“国务卿”是相当的职位 Secretary of State。
从全文整句翻译来看,中国日报丢失了很多信息细节的原因在于以一种简洁的形式追求与中文原文一致的排比句型。但丢掉了“信”与“达”,又何来“雅”呢?更何况是追求精准翻译不容一字差错的政治文稿呢!
Copyright 202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