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 | 美国枪文化的迷思

罗斯福始终认为农场经营者、枪手以及在美西战争中装备温彻斯特武器的“勇猛骑士”拥有美国普通民众的思想和心灵。

美国枪文化的最大迷思就是那些持枪权利捍卫者们,选择性地忘记了枪说到底是一种商品,作为一种商品,枪支的制造和销售商也会推出促销手段,也会主动制造对枪支的需求,而这种促销活动本身也会加入持枪权利迷思的制造流程。因此美国人对枪支的迷恋和对持枪权利的推崇,并不完全出于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高大上的理由:捍卫个人自由的权利啊,反抗暴政的权利啊,社区自治啊等等,而枪支的制造和销售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这种文化需求和对持枪权的主张,更多是为了满足被广告和种种流行文化创造出来的“需求”。

19 世纪留给 20 世纪美国的遗产之一是四处扩散的枪支和日渐成型的枪支迷思。这种迷思根植于蛮荒的边疆地区,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这种迷思萌芽于 19 世纪,在 20 世纪的广告、小说、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介的不断传播下,最终成为了无可争议的“事实”。

美国文化 | 美国枪文化的迷思

这种迷思所赖以存在的传奇故事,总是将整个美国和西部地区描绘成枪支泛滥、暴力横行的世界,一些英雄人物为此与非法之徒展开了生死较量。这种思维方式几乎成为一种文化麻醉剂,将枪支暴力行为阐释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而忽略了枪支带来的大部分自杀事件以及小部分蓄意杀人事件。

西部牛仔持枪神话的创造有很大一部分是枪支制造商推动的结果,一如烟草制造商营造牛仔吸食万宝路香烟的形象以扩大香烟销售量。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和边疆开拓的终结,枪支的使用很自然地就迎来了一个低潮。

其实,即使在边疆开拓的高潮阶段,枪支在西部的流行程度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远没有人们所渲染的那样耸人听闻。早就有学者发现,19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的美国西部边疆虽然是一片“自由”之地,但绝非枪支暴力泛滥猖獗之地,“西部历史并不是单纯的领土扩张史,它还是将所有权观念普及到这块土地的不懈奋斗史”,那些令人心驰荡漾的战斗和征服更多发生在小说中,真正的变革是通过商业规划和农业试验来推进的,其发生的场所更多在安静忙碌的办公室。

在西部拓荒运动结束之后的世界中,像温彻斯特这样的枪支制造商必须改变经营理念,将人们眼中的“工具”变成具有丰富内涵和价值的产品。枪支的用途已不再仅限于战争、经营牧场以及征服印第安原住民,赋予枪支新的角色至关重要,要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要让人们从需要枪支进化到热爱枪支。

也因此,虚构西部枪支神话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怀旧心理,而这种怀旧心理的出现和增强,是因为美国当时的现实正在以光速远离西部牛仔那种孑然遗世孤高自立的理想生活方式。枪支制造商试图营造这样一种新神话:一枪在手,西部生活仍能为你所有。在这方面,温彻斯特公司最著名的客户罗斯福居功至伟。罗斯福始终认为农场经营者、枪手以及在美西战争中装备温彻斯特武器的“勇猛骑士”拥有美国普通民众的思想和心灵。

其实,自从骑士时代消亡和大工业时代来临之后,全世界实现了工业化地区的人们都经历了某种程度的“性别顾虑”,这在世纪之交的欧美尤其明显。这种顾虑激发了人们对“充满男子气概的生活”的兴趣,如拳击、足球等个人或集体对抗性项目,而在美国人们将其寄托到枪支身上,枪支是“充满男子气概的生活”的另一种实现形式。

罗斯福给枪支使用者赋予了刚强不屈的男子汉品格,继而将这种品格视为美国普通民众的基本情感品质。他为枪支注入了灵魂,一种现代化的、认可度高的精神,他坚信这种精神可以帮助美国减少甚至消除现代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人们过着都市生活,但是吃苦耐劳;虽然公司经济繁荣发展,企业联合与垄断组织成为日常存在,但公民的个人自由不受影响等等。其实当时的枪支工业的发展轨迹本身就对罗斯福这种自以为是的想象构成了讽刺:温彻斯特等枪支制造商靠现代产业经济发明并大批量生产枪支,并靠广告来营销枪支,而罗斯福却将这种情形下生产出来的枪支当做革除现代产业经济的弊病。

当然,归根结底,像任何神话一样,枪支神话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人们从内心深处需要它,除了怀旧之外,除了化解现代化的张力之外,人们希望能够在对神话的信仰和传播中解决现实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美国梦内含的对平等的向往,与因为财富和种族而导致的不平等鸿沟之间的巨大落差,尤其为人们所关注。也因此,一部分人们希望通过拥有枪支,来化解对平等的向往和平等无法实现之间的张力。

枪支制造商们精准地把握住了这种诉求,通过简短有力的枪支广告来承诺平等的神话。“上帝创造了人类,而柯尔特(枪)让人类平等”的广告语无疑深入人心,而一则关于温彻斯特 M1873 式步枪的流行广告语这样写道:“不要害怕任何人,无论他多么高大魁梧。身处险境,不要忘记我,我给你公平!”

不仅如此,社会地位、性别吸引力、成就感、自豪感的获得,以及对偏见和恐惧感的预防,似乎都可以通过拥有枪支来加以解决,至少能获得加持。问题在于,那些深信持枪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们,注定只能会收获失望乃至损害,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这在黑人等弱势群体当中更为常见。

黑人一度认为拥有枪支会更好地赋权于自己去反抗白人的暴政,然而血淋淋的现实告诉人们,就枪支暴力事件而言,其在黑人间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黑人反抗不公正对待或压迫时发生的频率,换言之,枪支暴力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针对其他黑人的。人们总是认为黑人会将枪口指向白人,但现实是黑人将枪口指向了配偶或邻居,或者暴徒将枪口指向了受压迫者。人们爱枪,以为它能保障我们的个人权利和平等地位,但事实上,枪支的使用很多情形下是由冲动和一时糊涂引起的。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女性枪支持有者身上。枪支产业很早就将目光瞄准女性消费群体。温彻斯特公司专门向消费者灌输枪支能提升自卫新的思想:“有多少次你在晚上独守空房、彻夜难眠?买把手枪或步枪吧,有了它你就可以高枕无忧。”史密斯&威森公司呼吁女性树立“家庭防卫”意识,成为“左轮手枪世界训练有素的战士”。该公司在美国《户外运动》杂志上刊登广告指出:“当今社会没有哪位女性不需要保护。史密斯&威森手枪简单易学,只需几个小时,任何女性都可以成为神枪手......即使家中没有男性,你也不会有孤单无助之感。”

从理论上讲,枪支可以给予女性以同等的地位,使其不受暴力行为的伤害,然而很多案例表明,女性在家持枪只会增加被害的概率,根本起不到预防暴力的作用。据《枪的合众国》引用美国司法统计局 2007 面的数据显示,死于枪口之下的所有女性受害者中,有 57% 被亲密伴侣所杀,而被配偶所杀的受害者中,有 71.5% 死于枪杀。

或许将枪支迷思的出现完全归因于枪支生产和销售商的嗜血本能有点太诛心之论了。美国枪支产业积极“发掘”和营造枪支的无形价值,是枪支作为一种消费品与其他普通商品、休闲用品和奢侈品相互竞争的自然结果。这就是市场经济,枪支产业也需要利润。然而那些坚定捍卫持枪权的人们,会完全对枪支营销在枪支文化迷思中的推手作用视若不见,这确实是令世人感到困惑不解的“美国例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