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 | 理论翻译学:立说与构建

翻译学是以翻译为研究对象的经验科学。在获得独立学科地位且经数次“转向”之后,当下翻译学研究存在术语泛滥、概念模糊、学科边界模糊等问题,值得学界深思。鉴于翻译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经验科学的本质,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进行学科的元理论反思,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构建具有翻译学元学科性质的理论翻译学便具有一定的科学哲学意义。

不久前,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印书馆、《中国翻译》、《外国语》、《中国外语》联合主办的第一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译学界、刊物界和出版界17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商议理论翻译学构建大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认为,翻译学研究发展至今,应该以理论翻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科学哲学的元反思方法,通过翻译学学科发展历程、认识论基础和学科核心问题等方面的探究,阐明从翻译本质出发构建理论翻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勾勒其学科框架,探讨其构建方法。

《中国翻译》杂志主编黄友义认为,中国翻译进入研究和发展的新阶段,现有理论尚不能完全解释当前现象,引导未来发展,因此,中国翻译需要理论创新与突破。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仲伟合教授进一步发问:纯翻译学或理论翻译学如何建立?应用翻译需要什么样的翻译理论指导?如何从译才培养反观翻译学理论建设?如何从文化建设的高度把握翻译理论建设?一系列提问切中肯綮,引人深思。

澳门大学张美芳教授认为“纯理论研究滞后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翻译理论研究、理论创新”。

香港岭南大学孙艺风教授表示,“翻译学三大分支:理论、描写和应用未得到均衡发展。描写翻译学的局限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对重大理论问题始终处于回避状态,其几乎囿于实证的经验性描写亦使得翻译学的理论研究成了短板。”他提出翻译学理论研究亟须反思、翻译的“实”(性质)需要深入探索、为译学发展注入活力的观点。

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回顾了西方翻译学的发展历程,指出“给予翻译学以一级学科的地位目前已经是翻译学界的一个普遍的呼声,这并非是圈内人为了自抬身价而发出的声音,而是翻译学的学科性质使然”。

而一级学科则必然要求理论翻译学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才能真正支撑。香港浸会大学谭载喜教授总结了我国翻译学研究三十多年来的成就,并提出立足译学辩证论、树立正确翻译与翻译研究观、对翻译研究范式采取开放态度,坚持翻译本质以促进翻译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黄忠廉教授强调,从学科定位看,理论翻译学是翻译学的元学科,是整合普通翻译学、特殊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的上层学科,是运用理论思维研究翻译本质问题、研究翻译学根本性质理论的翻译学分支,旨在从元学科层面反思翻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通过反思翻译学学术史,探讨翻译学元理论,解析翻译学方法论,可以尝试构建理论翻译学的框架。理论翻译学是翻译学理论的基础,前者研究的结果可入后者,与应用翻译学功能上呈相对关系,与普通翻译学任务上呈相叠关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陈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