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Promise at Dawn
作者:Romain Gary
原版时间:1960年
推荐理由
- “成为你盼望的一切,为你摆平全世界”
一窥”别人家的儿子”究竟如何实现对“强势虎妈”的承诺 - 唤一声母亲,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审视和回温母子之间感人至深、质朴无华的牵绊和依赖以及难以割舍的心灵枷锁 - 见证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奇迹
深入思考人究竟要如何脱离母体,以及以什么方式坚定不移地勇敢活下去 - 至情至性、温情温暖,饶有兴味而又深有所思
聚焦二战时期,以母子关系的内核,融入亲情、爱情、教育、战争和种族多重元素
阅读拾零
在看完《你好,李焕英》后,为什么强烈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因为《童年的许诺》(Promise at Dawn ,法语:La promesse de l'aube)这本书能让大概每一个人都能退后三步审视母爱,并或多或少在其中里看见自己母亲的影子,或伟大,或无私,或偏执,或倔强,或强势……更重要的是,从法国文学巨擘罗曼·加里(Romain Gary)的这本自传中,在温柔坚毅、沉重悠长、难以割舍和曾经满溢的母爱中,感悟母亲近乎癫狂式的期许和儿子为实现诺言而付出的卓绝努力,这其中是旁人无法理解或评价的至情至性。
罗曼·加里出身犹太家庭,从小跟随母亲相依为命在波兰度过穷困童年和在法国尼斯度过青春期,回到故土后遭遇二战爆发,应征入伍后最终在非洲空军作战立下彪炳战功并成为英雄飞行员。他将童年的漂泊岁月和动荡战场的亲身经历幻化成点滴文字,成为两次获得法国文学界最负盛名的龚古尔文学奖((Le Prix Goncourt)的一代文豪,并成为优秀的法国外交家。
单亲母亲用自己的执拗与坚毅激励成就了儿子的传奇人生,以一种强势疯狂的方式培养儿子实则是在给自己坚强活下去的动力;而儿子为完成童年和母亲的承诺,一直在背负着厚重得有压迫感的沉甸甸的母爱和犹太裔的身份默默发力,最终成就耀眼如星辰,战争结束荣归故里而母亲早已在战争伊始悄然离世。最终,他自己也在66岁时在公寓内饮弹自尽,实在让人唏嘘,难掩伤怀之泪。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雪夜林边小立》(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中有这么两句: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
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
与之相似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本书中,作者用这么一句话点名了书名的来源,即:
In your mother’s love, life makes you a promise at the dawn of life that it will never keep.
罗曼·加里记忆中的母亲绝非完美,她神经般不可思议,有些虚荣有些庸俗,见识有时还很狭隘偏执,但有时又很超前。在某种程度上,她展现出亦俗亦雅、独立自强、不服命运的现代女子性格的倾向。
在未来择业方面,她坚决反对儿子学画画、舞蹈、音乐和戏剧,最终促使其投身文学。她讨厌画画这个行业,认为画家总是和穷困、绝望、肺结核、酗酒等有着莫名的糟糕联系。音乐家也没能幸免,莫扎特英年早逝,肖邦和柏辽兹的命途多舛。
“Maybe you are a genius, and then they will make you pay for it.”已经精辟地给出了总结。在一众文豪中,她尤其青睐当过共和国总统的雨果、拥有伯爵头衔的托尔斯泰和拥有无限荣耀的歌德,将她对法国的热爱和崇敬同样融入他的血液。
在教育方面,为了培养他跻身上流社会,母亲让他接受了一切应受的教育。特别重视举止礼仪,专门找老师教举止礼仪(deportment),尤其是必须得学会讨女人欢心:例如吻手和献花(the kissing of ladies’ hands and the homage of flowers)。除了完成日常学业,还要学会拉丁语和德语,得学会击剑、骑马、射击、体操、马术、演说术(elocution),还得练习游泳、跳高和竞走。
在感情方面,一开始便将他的初恋扼杀在摇篮中,却幻想他在征服女性上获得成功,对儿子婚姻的期待是“Perhaps it would be better if we married young—some nice, clean girl”。
在健康方面,时刻叮嘱自己的儿子注意身体,小心得花柳病(venereal disease)并告知该病的初期症状(pimple),提醒他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是患精神病而死,海涅(Heine)因瘫痪而死等。除了注意身体,还得随时保持体形和腰身勤加锻炼,不能有啤酒肚(paunch)。
罗曼的母亲让人敬佩在于,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磨难和讥讽嘲笑,这位固执母亲不切实际地坚信自己儿子的天分,一定能成为一个作家、外交官以及战斗英雄,用250封信的鼓励和支持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毫无保留。
母亲身上最闪耀发光就是挫败仇敌的不可动摇的意志(have gone to any length to confound her enemies),但是面对这样的母亲,可怕的控制欲和爱如影随形紧密交织,也带来一刻都无法喘息的痛苦和纠结。
在母亲强烈控制欲的影响下,罗曼在书中这样形容自己极为矛盾的性格特点:
I was obedient, eager to please, completely bewildered, but instantly rewarded whenever I saw on my mother’s face a smile of happiness.
罗曼的母亲一直把他看作是一个集结了英国诗人拜伦(Lord Byron)、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Garibaldi)、传奇式英雄火枪手达达尼昂(d’Artagnan)、绿林好汉罗宾汉(Robin Hood)和十字军东征的大英雄“狮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 the Lion-hearted)多人身份的综合体,而罗曼一生作品的文学理念均志在“反英雄”,从他忧郁悲悯的文字中不难看出他从始至终内心的痛苦撕扯和矛盾淤积。
罗曼用这本书委婉隐晦表达出幼年过分受宠爱,母亲猛烈浓稠的爱来的太早太满溢,会让人不自觉地引发了过多的对爱的不切实际的期待。太多自认为的理所当然,不自觉的潜在对比,一定会引发心理方面壮烈和绝望的搏斗挣扎,衍生出一种百感交集的心潮骚动(tumult)。
这就是罗曼·加里终生依恋的母亲,这就是罗曼·加里精彩又沉重的一生。
另外,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值得一看。
网盘链接
- 微信关注“田间小站”,后台回复关键词“10103”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