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育群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西藏的感动》在意大利出版了,它一面世就受到了意大利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这是一部创作于20年前的作品,作者只身去西藏游历与探险,五次大难不死,几乎走遍藏区。他以自己的生死经历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西藏的感动》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怦然心动。
作为一名翻译家,当我决定翻译一部作品时,我首先会考虑它的价值。一部作品的价值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有语言的品质、故事的独特性、作者的思想和对世界的态度以及他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选择一部作品,是因为看中了它的内在艺术价值,我特别喜欢有人类学家视野和情怀的作品。熊育群在《西藏的感动》中创造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富有人类学和考古学内涵,作家的人类悲悯情怀渗透于字里行间,通过感人的故事向读者传递温暖,并使读者体验到了纯正的美。
一谈到西藏,外国人就听得出神。他们喜欢神秘,喜欢有异国情调的故事,喜欢发现有关不同文化的一切。熊育群深入藏北无人区,用特别敏感的心灵和一个诗人的感受给我们描写了最原始、最神奇的西藏。绿绿的草原、高高的雪山、蓝色的湖泊、野生的动物……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一幅细腻又大气的油画;温柔的羚羊、顺服的牦牛和洁白的羊群,让寒冷而荒凉的高原充满诗意。
我喜欢描写详细的作品。《西藏的感动》中的每个景观都令人着迷,大自然色彩的组合和协调太奇妙了,让人感觉自己处于一个超现实的世界。熊育群描写的人物特别生动,尤其是原始部落的人。藏民是这本书的灵魂,是熊育群创造的生灵。他们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文学的丰富性。
作者写到一个无人地带的山谷。他看见一个男人走出帐篷,这个男人直直地看着他。男人想笑,但却不会笑。原始部落的人长期没有与外界打过交道,所以他们变得毫无表情。这个人身上的每个细节——那树皮一样粗黑的脸、那蓬乱的头发与两个小辫子、破烂的衣服和羊皮……仿佛就在我眼前。
作品中所描写的荒原上的淘金者和尼泊尔的背夫,似乎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个性鲜明,像是神话中的传奇人物。体力劳动和贫困艰苦的生活令他们富有感染力。
作者给我们描述念经作法的密宗法师,他们可怕的面具、古老的仪式,还有藏族人对死亡、对葬礼和灵魂的观念,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种翻译工作,也是一种对于宗教与生命的探究。
这部作品还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我们能感觉到藏族人的宗教信仰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信佛,相信来生,愿意过着艰难的日子:不怕苦,不怕穷,不怕孤独,也不问自己什么叫幸福。藏族人一生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拥有天生的快乐。我们在大城市里什么也不缺,却几乎已经没有快乐的能力。草原上的流浪者忍受着漫长的寂寞,可他们却找到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心灵的平静。这样的人物很优美,他们让我想起我书中的人物,我热爱的少数民族,我描写的人物同样十分淳朴和真实。
人生真能苦尽甘来吗?转山的朝圣者在岗仁波齐上淋着雨雪,一群一群从作者身边走过,这让他想起遥远的中世纪。他们十几天甚至大半个月没吃东西,有七八岁的孩子,也有背已很弯的老人。因为心中有佛,尽管经历过非人的长途跋涉之苦,他们脸上的表情仍是友善而亲切的,放射着光芒。我们能从作品中感觉到他们的情感和痛苦,无法不受到感动。
熊育群渴望流浪远方的强烈内心需求也使读者感受到他的冒险精神,还有那自由的感觉,来自心灵深处的寻找快乐与平静的愿望。怎样获得幸福并生活在和平与宁静中,人类真正需要什么?作者在书中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并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这部作品还是一部长篇历史作品,它给我们介绍神秘的古格王国。这个古老王国的遗址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壁画、佛像、建筑还保存得那么完好,作者对这些宝藏的描述令人陶醉。特别是写到一幅以红色为主调的壁画:这是一个巨大的画像,只能看到一双巨爪压在莲花台上,中央掉下一串彩珠,边上绘有小佛像,而巨兽已被时间褪色,看不清它的真容。这个壁画很有感染力而充满神秘感,就像古格王国的灭亡之谜。在一片奇异的土地上,一个富饶而繁荣的王国突然消失在虚无之中。我认为有必要让西方人知道这个古国的历史和存在。
通过这本书,熊育群讲述了生命和大自然的奇迹,还有历史、艺术和宗教的魅力。这部作品是许多知识的珍贵源泉。它不仅向我们打开了宏大的文化窗口, 也使我们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质、感情和内心世界。
本文转载自《文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