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lash 技术后冲
A strong and widespread negative reaction to the growing power and influence of large technology companies, particularly those based in Silicon Valley.
对(尤其是硅谷的)大型科技公司日益增长的力量和影响力的强烈又广泛的负面反应。
曾经被誉为社会英雄的科技巨人们,我们认识并(曾经)热爱的这些人已经为后几年即将到来的techlash做好准备,而在2018年,这场风暴真的来袭了。
单词techlash是一个混成词,结合了technology(技术)和backlash(反弹、冲击)两个词。该词似乎源自《经济学人》杂志2013年11月的一篇文章标题,正如初始混合词汇中经常看到结合的部分会有连字符,只是后来才固定成单字状态。
今年年初,随着慈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在一月份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抨击脸书和谷歌的垄断“威胁”,科技界的顶尖人物们受到重创。同时,Salesforce的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呼吁加强对科技产品的监管——贝尼奥夫甚至把科技比作烟草,说“科技具有我们必须解决的令人上瘾的性质”。
数据隐私——或者更确切地说,数据隐私的不足——在这场技术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剑桥分析公司的丑闻,从脸书上收割的数百万用户数据被用于付费的政治活动,借以影响大西洋两岸的选民,这从根本上打击了公众对技术产业的道德和能力的信心。
无论是脸书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美国参议院前发表证词,还是欧洲在今年五月全境生效了最严数据保护法(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这些都不足以平息人们对数据隐私的担忧和对民主更为深远的影响,相反地却颇有争议地进一步推动公众对所有事物“数据化”的厌恶。
这种态度使得2018年年轻人放弃社交媒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要么暂时休息,要么永久退出——诸如对数据隐私的担忧,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取代了人们在线的愿望。
对于数据隐私、虚假信息、反竞争行为,以及科技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所引发的担忧,是否可以通过苹果公司新推出的Screen Time功能还是欧盟的GDPR法规来缓解还有待观察。不过,单词techlash在今年的广泛使用表明:这个问题已经处于公众意识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