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颁发学位
- 中大:1. MA in Translation; 2. MA i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 理大:1. MA in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 2.MA in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with a specialism in Interpreting)
- 城大:1. MA in Language Studies (Translation & Interpretation)
- 浸会:1. MA in Translation and Bilingual Communication (practical/research stream)
二、基本情况
- 首先要明白一点,MA不用真正去做研究,真正做研究的是Mphil和PHD。
- 这四所学校的MA都可以通过修学分拿到。
- 即使有人选修一门叫“论文”的课程,也算不上真正的“研究”。只不过选择了“论文”这一门课而已,论文就相当于这门课的“作业”.
三、翻译学科
- 许多学科都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翻译也是如此。
- 授课类MA不做研究,但并不等于不学“理论&研究”相关课程。
- 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有着天壤之别。举个例子,就像汽车发动机专家和赛车手,汽车发动机专家懂得一切汽车通过发动机获得前进动力的原理,但完全可能不会开车。而赛车手把开车开的炉火纯青,但并不一定知道车开动的动力原理和机械原理到底是什么。
- 翻译学教授所讲授的翻译理论、所做的翻译研究就很类似于发动机研究专家的职责,而一个译员所作的事情,就相当于一位赛车手。要在高效指导下不断的实践才能成功。
- 我有幸见过几位联合国、欧盟的口译员,他们有的人很鄙视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觉得实践才是一切。我也有机会见到过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自己的外语说的都不明不白,但是他的强项是通过语料库分析来研究翻译中的规律、发现翻译中的特别现象、找寻翻译中所牵涉的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问题。
- 说到这里,我想应应该大致解释清楚了翻译的这两个方向。但是要声明一点,这两个方向并不是矛盾的。赛车手也绝对可以研究发动机,发动机专家也绝对可以做赛车手!
四、各校情况
中大翻译的悠久历史不必多说,中大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翻译系。研究方面首屈一指,毋庸置疑。翻译实践(尤其是文学方向)教学方面同样经验丰富。不少大师级人物坐镇。CAT(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也是亚太地区首创(翻译行业的趋势)。所以从整体来看,中大翻译在香港老大的地位应该没人会否认。这里也就不再浪费笔墨进行赘述。但是,如果申请者的志向在口译的话,中大或许并不合适。原因何在?
国际上的口译最高级别的组织是AIIC(世界会议口译协会),全中国大陆仅有26人。看一个学校的口译师资,首先看的就是AIIC的会员数量。AIIC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无数场大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高温熔炉无情、残酷的锻造出来的真金!
中国最好的口译学校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有2.5位AIIC会员担任全职口译老师(司徒罗宾这位口译大腕每年只在那里两个月,只能算半个),而中文大学的确开始了口译课程,但是不颁发口译学位,而且也没有全职的AIIC会员。
如果申请志在口译的话,这四所学校中唯一的选择只有香港理工大学。听到理工两个字,外人难免会感到工科气氛。实际上,理大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设了口译项目,现在的中文及双语学系的原名就是“中文、翻译及口译系”,在港英政府时代,许多翻译专业都在中文系,原因是那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中文是外语,所以翻译项目放在中文系也理所应当。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理大有2位AIIC的会员担任翻译与口译MA的全职教师。要知道一般来说AIIC的人是多么的大牌啊,AIIC大部分活跃的译员都是自由职业。工作一天的税后工资最低最低一万人民币,一个月工作7天就是年薪百万。
理大的这两个AIIC会员,一个在联合国担任了十多年的口译员,之前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口译专业项目主任,还曾经是巴斯大学和日内瓦大学口译系客座教授,连香港特区政府的首席翻译都曾经是她的学生。她是因为她的丈夫才来的香港。
另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台湾辅仁大学翻译研究所毕业的,曾经是台湾"国防部"的翻译,在香港做过大量与经济、金融、商务、管理相关的会议口译,在香港的金融圈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广的人脉关系。
浸会大学的传媒专业有着很大的名气,所以翻译项目也借助这个优势,在学位中计加入了Bilingual Communication-双语传播,这个也算是浸会大学翻译MA的特色。除此之外,浸会翻译MA还有另一个特别的地方:分为研究和实践两个stream,也就是一个培养"发动机专家",一个培养“赛车手”。不过浸会大学的"赛车手"是笔译的方向。
浸会在研究方面就不得不提谭载喜教授,他是中国第一位系统引进西方翻译理论的人,他的《西方翻译简史》堪称是中国翻译史研究圈的不朽之作。张佩瑶教授在香港的翻译学术圈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另外,浸会大学还与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合办暑期研究课程,在翻译界尤其是翻译研究生的圈子中小有名气。
城市大学近年来排名的迅速提升主要靠城大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论文来拉动的,(学术圈论文很重要)城大的翻译走的也是这条路线,其实城大翻译MA不算是真正的翻译专业,它是“语言研究”专业下面的一个方向,如果志在研究的话,城大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城大的教授最近几年著述颇丰,应该对于学生也是很好的榜样。
五、个人建议
1.首先定位自己要做发动机研究专家还是赛车手?做研究难在,要有创新点。研究的目的不是拿政府的钱,而是要对此门学科有新的贡献,要提出新的东西。要读大量的著作、文献等等,或者做大量的调查、分析、实验、总结,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写论文。
城大翻译MA的主要方向是研究,浸会的翻译MA的Research Stream专们培养翻译研究者,有志于此的可以选择,另外中大研究与实践并重,同样可以选择。当然,综合排名中大有优势。
其次是城大和浸会。理大的MA非常纯粹,不强调研究只强调实践,要到理大研究一定要读Mphil/PHD。实际上,从研究来看,在香港翻译学术界,这几所学校包括理大,没有太大的差别。
2.定位在实践也就是想当“赛车手”的申请者要有优秀的中英文功底和表达能力,还要有巨大的毅力,无论是赛车,还是长跑,都是在科学高效的指导下,大量练习才能提高和突破的,怕苦的学不了。
希望在笔译实践上有突破,可以选择中大、浸会(实践方向)、理大(笔译组),历史流传的翻译大师都是这样诞生的,要留名就是有作品,笔译的作品一定是传世最久远、流传最广泛的。如果期待做一个职业口译的话,只有理工大学可以选择,而且也很不容易,据说理大第二学期要分口译组和笔译组,只有很小一部分成绩够好的能进口译组。
3.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感兴趣的可以选择中大。大陆的学生一般不看好这个专业,但是发展前景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