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写出英语好文章的秘密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几条实用而有趣的“Tips”,干货满满。
Avoid alliteration, always.
永远避免使用头韵
Alliteration(头韵)又叫initial rhyme,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用的词以相同字母或声韵开头,实现押韵。常见的押头韵的短语有:first and foremost(首先)、(with) might and main (尽全力地)、(in) weal and (or) woe(无论是福是祸)等等。如果你很细心,可能已经发现这条Tip就使用了头韵:三个单词连续以A开头形成头韵,所以这条建议其实是一个调侃~
其实,头韵是一种重要的语音修辞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尤其是诗歌中可以增加句子的音韵美和感染力,使文章富有文采。头韵在英语中的运用源远流长——英国诗人雪莱名诗 《西风颂》的首句: 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啊,狂野的西风,你是秋日的气息)就使用了三个W的头韵,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又气势磅礴,成为了口口相传的名句。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押头韵的例子比比皆是:for the fantasy of fame (为虚名),delight and dole (喜与悲),painted pomp (虚饰的荣华),wonted way(常态),wild whirling words (疯话)等,都是很好的头韵例子。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也是运用头韵的高手,他的诗歌Nothing Gold Can Stay(《金子般的光阴永不停留》)中的最后两句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Nothing gold can stay.(清晨转眼就变成白昼,金子般的光阴永不停留。)不仅使用了day和stay的尾韵,还运用了dawn、down和day三个词的头韵,使得诗句轻快上口而富有隽永的哲理。
Prepositions are not words to end sentence with.
介词不能用在词尾
句子不能以介词结尾的规定源自17世纪的英国诗人和作家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在《聪明人的语法书》一书中,巴里·塔希斯说:“德莱顿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拉丁语中的句子不会以介词结尾。”但是,这个规则在现代英语中已经不再是规则了。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曾经提到:
过去曾有一种传统的规定,认为英语句子不允许以介词结尾。现在,这种所谓的禁忌早已破除。在现代英语中,除正体书面语体外,以介词结尾的句子很多,在口语中更为常见。
比如,当我们说Where are you from?时,几乎没有人会刻意说成:From where are you? 就连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也对这个语法规则不屑一顾。当别人批评他的语法时,他曾作出这样的反驳:
This is the sort of impertinence up with which I will not put.
这是我无法忍受的鲁莽。
他刻意把应该放在句子末尾的词组put up with拆解,把介词藏进句子里,造就了这个“符合规则"却生硬拗口的句子,从而对这个陈腐的语法规则进行了嘲讽。
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可以不必过度在意这个规则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很多常用的句子用介词结尾表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比如:
- I wish he would cheer up.
- You should leave it off.
- He thought over the ideas I come up with.
Avoid clichés like the plague. They are old hat.
“陈词滥调”如瘟疫,避之而不及
这条tip告诉我们应该避免“陈词滥调”(clichés),可是它使用的avoid sth like plague和old hat本身就是clichés,因而这句话也是一个调侃。cliché指俗套的表达方式,尤其指那种被过度使用而失去原有意义和效果的词组和句子。但是英语中的clichés其实并没有像瘟疫那么可怕,相反,引经据典、使用俗语是写作中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比如,你在表达“时间会说明一切”时,是不是会说only time will tell?你在写作中有没有使用过类似于 better late than never(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和 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的俗语?
其实,这些对英语国家读者来说都是典型的clichés,但这些表达和俗语在文章中适当出现不仅无伤大雅,反而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更地道。因此,学会使用俗语和经典表达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加分项。
Comparisons are as bad as clichés.
做比较和陈词滥调一样可怕
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就发现了,这条Tip又是一个正话反说的句子。比较不仅不可怕,还是一种重要的阐释和论证手法。比如说明文中的比较对比说明文,往往会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对比,以便说明前者,或者辨明一样事物比另一样事物优劣之处。在论文写作中,比较与对照(comparison and contrast)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手法。比较着重相似之处,而对照强调不同之处。
比如,2017“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的决赛题目议论文题型就是让参赛者论述极简生活方式是否可取。对于这道题,我们就可以使用对比论证,比较“极简”与“繁复”两种生活方式孰优孰劣。
此外,在句子中使用比较也可以成为文章的亮点。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有这样一句名言:
The failures and reverses which await men — and one after another sadden the brow of youth — add a dignity to the prospect of human life, which no Arcadian success would do.
尽管等待着人们的失败和挫折一次次地使青春的容颜发愁,但它们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田园牧歌式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
这句话就通过比较失败和成功强调了失败对人生的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学会做比较,可以成为我们写作中的一把利器。
Be more or less specific.
大概做到精确
“大概做到精确”的说法当然也是一种调侃。其实,写作中是否需要精确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分情况对待。有的写作类型的确需要追求细节和精确化,比如说明文的写作就应该做到数据的精确和描述的准确,用尽可能多的细节提供最为准确的信息。
议论文的写作也往往需要做到精确——每一个分论点之后应该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例子进行论证,来充分阐释和支撑自己的论点。但是有的写作类型则不一定追求精确,甚至往往追求模糊性,比如小说和诗歌等文学性较强的文体。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威廉·燕卜荪(Sir William Empson)就曾在《晦涩的七种类型》中提出过:
The more vague meanings a poem contains, the more valuable the poem is.
一首诗中包含越多模糊的含义,这首诗就越有价值。
诗歌中体现模糊性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弥尔顿的诗句:
That specious monster, my accomplished snare.
那美丽而奸佞的妖怪,给我设下了高明的圈套。
这一行诗描写的是出卖参孙(Samson)的迪莉拉(Delilah)。
Specious一词既有“美丽的”意思,又有“奸佞的”意思;同样,accomplished一词也有两层意思:它既指迪莉拉极尽了阿谀奉承之能事,又指她陷害丈夫的阴谋得逞。Specious和accomplished把两种大相径庭的意思巧妙地纳入一个单词,这种含混堪称鬼斧神工之笔,让燕卜荪赞不绝口。可见,写作是否需要做到精确应该根据文体和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Writers should never generalize.
写作者永远不应该做概括
这条Tip用一句很概括的话告诉我们不要做概括,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这条规则当然也不成立。写作不仅应该有细线条的描述,也要有粗线条的概括,粗细结合才能绘出美丽的图画。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中,第一段应该为概括段,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而每段的第一句主旨句也应该尽量概括化,从而引领全段,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在小说创作中有时候也采用开篇概括的方法,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开头,从而为整本书奠定基调。《傲慢与偏见》的开篇第一句就很概括化: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与之类似,托尔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就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两部小说开头的概括句都直指小说的主旨,起到了统领整部小说的作用。一个好的总结句或概括句不仅可以很快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还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成为整篇文章或小说的点睛之笔。
be consistent.
保持连贯
这一条Tip的标题打破了之前的结构,其形式与其他部分相比很突兀,也与其表达的内容相矛盾,这正是因为没有遵循写作中结构上的连贯性。评判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就是它的连贯性。连贯性要求文章各个部分在脉络上保持贯通,做到前后一致。保持连贯性可以让文章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
文章的连贯性一般体现在文体、写作风格和时态上。例如,文体是正式还是非正式、写作风格是简洁还是复杂、时态如何,都需要做到前后一致。一般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多采用一般现在时,记叙文则常使用过去时。议论文尤其注重结构上和观点态度上保持连贯(consistency in structure and tone)。具体体现在,议论文立论要清晰,整篇文章应该紧密围绕立论展开,各个分论点的结构努力保持连贯一致。
对记叙文来说,则尤其需要做到叙述视角的连贯性(consistency in point of view)。叙述视角作为观察和讲述故事的特定角度,是记叙文展开集中的焦点。一般的记叙文常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又分为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和有限全知视角。一篇记叙文要做到精彩,应该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并使之始终保持连贯。有的后现代作家也会采用多种视角的结合来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从而增强作品的深度。可是,一般的英语写作者可以不用尝试多视角叙事,保持叙述视角的连贯性更可取。
Don't be redundant; don't use more words than necessary. It's highly superfluous.
不要冗余,不要用不必要的词,会多此一举
语言的简洁性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条Tip强调简洁性,可是它的表达方式却非常繁杂啰嗦,故而自相矛盾,调侃地告诉我们Don't be redundant。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提到写作中的词汇使用时曾说:
The most valuable of all talents is that never using two words when one will do.
能用一个单词表达的时候,绝不用两个单词,这是最有价值的才能。
好的写作应该能够用最精练的语言传递最丰富的信息(be concise and informative),避免冗余。
想一想你有没有用过下面这些表达:actual fact, forever and ever, major breakthrough, past history, unexpected surprise, unintentional mistake和write down。这些都是常见的重复词组。有时候为了强调我们也可以适当使用这些表达,但如果使用过多就会使得文章冗余,读起来索然无味了。又比如许多同学经常使用的表达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中,commonly一词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也属于冗余,故而将它移除会使整个句子更好更简练。
有句话叫做Simplicity is ultimate sophistication(大道至简)。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是一门艺术。海明威就是深谙这门艺术的代表作家。他曾在A Moveable Feast(《流动的盛宴》) 里说到,“如果你省略了的部分能加强小说的感染力,并能使人们感受到某些比他们理解的更多的东西,你就能省略任何东西。”所以,下一次写作时,努力让自己的语言精练起来吧。
Who needs rhetorical questions?
谁需要反问句呢?
这条Tip通过一个反问句质问反问句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也是用调侃的方式告诉我们要善用反问句。虽然反问句大多出现在演讲和非正式文体中,在学术写作中较少使用,但是它的作用不可小觑。反问句可以有效增强说服力。
门肯(H. L. Mencken)有这样一句名言:
Marriage is a wonderful institution, but who would want to live in an institution?
婚姻是一个美好的机构,可是谁又想住在一个机构里呢?
这句话的后半句通过一个反问句,与前半句形成反差,戏谑地质疑了人们对婚姻乐观的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在他的名作《西风颂》里曾以这样流芳百世的反问句结尾: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用一个反问句描绘出了革命将拨云见日的前景,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力量。学会运用反问句还可以加强语气,增加批判的力度。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经典角色夏洛克曾面对法庭上的指控说出一系列反问句:
If you prick us, do we not bleed? If you tickle us, do we not laugh? If you poison us, do we not die? And if you wrong us, shall we not revenge?
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去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这几个并列的反问句并不需要回答,却让夏洛克发出了一个犹太人的强有力控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善用反问句,也可能让你的文章熠熠生辉。
Exaggeration is a billion times worse than understatement.
夸张比保守陈述差十亿倍
夸张和保守陈述都是文学创作中的常用修辞,可以说是相对而存在的,前者强调化小为大、后者则化大为小。这一条Tip告诉我们夸张的手法远远不如保守陈述,可是“差十亿倍”的说法本来就很夸张,因而这还是一条悖论。夸张手法可以强化作者的某种感情,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比如,罗伯特·彭斯的名作A Red, Red Rose中有这样一句:
Till a'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And the rocks melt wi' the sun; And I will luve thee still, my dear.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亲爱的,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这一句夸张的表达让诗人热烈的爱慕之情喷薄而出,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炙热的爱。
保守陈述是与夸张相对的一种修辞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故意采取低调的态度、进行轻描淡写的、不充分的陈述。通过虚拟语气、双重否定等手法都可以实现保守陈述,从而达到谦虚的效果,有时候也可以实现讽刺。
比如,He is something of a Hamlet in Politics中something of这个词就使用了保守陈述的方法,讽刺“他”在政治上优柔寡断、注定要成为哈姆雷特式的悲剧人物。夸张和保守陈述没有孰优孰劣,恰当使用这两者修辞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