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经验 | 在企业做in-house译员是怎样一种体验?

“怎样进入翻译行业,考研重要么,作为一个in-house interpreter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这篇长文会帮你解开你们心中些许的疑惑。

考研VS择业

我个人在从业一年多的经历中得到的宝贵启示:考研可以让你在语言层面和翻译技巧层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前提是考入一所国内外口译质量很有保证的院校。在学校期间没法接触到某一个领域的前沿科技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无论怎么样,一定要在专业或者口译技巧的一方面先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个人曾经参加过对外经贸大学欧盟口译的研究生复式,很可惜由于自己的疏忽没能完成职业科班出身的华丽丽转身,这也成为了我至今都无法释怀的遗憾。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人的际遇从某种程度上缓和了这种遗憾,大二上半年通过的CATTI口译三级考试的这一纸证书把我送进了我第一份工作----修正集团(药业),在从事口笔译工作8个月的时间里积累了一些行业的知识背景和实战技能。

所以,口译或者说是笔译是 要依靠 长期 积累和磨砺 而形成的熟练技术工种,不是单单一个研究生毕业(无论你是什么高翻毕业的,这里不包含贬低和歧视成分)就能搞定的。事实上,没能进入国内顶尖高翻学习的遗憾倒是让我提前好几年进入in house这样一个氛围,得到了一些磨练,在专业和口译双方面得到的打磨,从某称程度来讲,算是对过去遗憾的一种弥补吧。

所以说,作为新人,想要进入这个看资历,看经验,看能力的行业,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那是什么呢? CATTI二级口笔译(不限于二级),从业经历, 专业背景。要先从这几方面入手,搞定其中的两项,要求一个新人完全搞定所有items显然不太切合实际,但是在这个新人不是很受重视的行业里,一定要让自己加快成长。

翻译经验 | 在企业做in-house译员是怎样一种体验?

口译职业观

口译职业观: 围城效应是个很坑人的东西,很多人想成为一名译员但是不知道怎么成为,从业的一批人后悔进入了这个领域开始琢磨往外跑,在这里我想澄清:口译是一个看似很风光但实际上很辛苦的职业,很多学弟学妹只是看到了这个职业光彩的一面,却完全忽视他坑爹的一面。作为一个in-house,类似于在长城汽车(本人目前就职)这样一个技术背景及其浓厚的企业, 一个翻译每天都会接触不同题材的新东西,很有可能在三天甚至更短的准备时间里陪同外籍专家与各类供应商,部门间碰面,承受着新领域知识盲点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在各色人之间变成沟通的桥梁,然而你却不能保证什么都听懂,什么都会。

这就需要你在会议开始之前就大量的查看相关资料,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充电,就像一个电池一样,必须要实现速充,速放,这是一个很辛苦很熬人的过程,在会议前它考验着你学习和吸收消化知识的能力,会议中你要承受着冷不丁冒出来的,你完全搞不明白的新东西,等等。

我们抱着小黄本和一大摞资料走在外籍专家和技术总监的后面,西装革履看起来很光鲜,实际上很辛苦,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你如果做得很好,的确,用人部门会很欣赏你,会很感谢你,在下一次会议他们还会找到你,但是请你们想想,这种努力不是今天完了明天就没了,这是工作的常态,你们可以承受么?如果这次会议你没有做好,那你有承担压力和失败再重来的勇气么?接下来我会在会议准备和会议进行中来解读一个ih-house的职业道德。

一个in-house译员的一天

翻译经验 | 在企业做in-house译员是怎样一种体验?

会议开始前

在大的企业里做一个interpreter和自由口译有很大的不同,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出来。比如:in-house的翻译除了要承担比较繁重的口译笔译任务之外,还要作为外籍专家的得力助理,用我的例子来说:我的领导是来自丰田的技术总监和来自德国宝马的技术总监,可以说相当一仆二主了,助理的职位包含了他们出差花销的报销,日常生活里的一些琐事,当然了,一个职业的译者,助理的工作会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比重不会很大。所以,很多人认为一个口译员一定天天出入各种高端会议这是不太现实的事情,至少in-house的程度还不能这样。

其次就是口译的环节,口译会在开会前的三到五天里拿到相关资料,比如我们同供应商的内部交流会议之前,各个供应商都会把资料发到我们的邮箱里,这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四处乱找乱撞的窘境,可以说十分人性化了。

接下来就是会前的准备了,如果说就是查查不会的词语短语就了事那就太简单了。其实这是准备的一部分:我们拿到资料至少要看以下几点:

  1. 供应商简介(至少要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业界口碑怎么样,此次来集团的目的)
  2. 参与人数(要确定什么级别的人要去参会)
  3. 会议时长(确定需要的译员人数和会议强度)
  4. 专业背景知识准备(专业设备,机械等内容概览,简介,细分,相关词汇准备,术语库积累,知识难点查找等等)
  5. 搭档间术语cross-reference (为了保证互通有无和术语标准化一致性)

这以上五个步骤有的时候要一个人完成,因为其他翻译也有很繁重的任务在身,大家可以想一下任务量有多大。

这种类型的会议在一个项目组之间会有很多,特别是项目筹划和准备期间,强度会比较大。所以说,痛并快乐着,你就快乐着吧。

会议期间的各种坑

  1. 外籍专家说话有时候不会那么有条理,信息量大且混杂,这时候作为口译人,面对信息过载,我们要做的是要整合有用信息实现交流有序化,有效化,一个好的译员要让双方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但不至于迷失了方向。一个坏的译员完全可以做到:没有你大家乱做两团,有了你大家乱作一团。
  2. 供应商说行业黑话,不懂的,不确定的,一定要去问,实在不懂的一定不要瞎编乱造,跳过去不翻译,因为这是职业道德的问题。翻译会经常接触很多外人不知道的信息,比如一些仪器设备的数据,集团内部研发进程等很多机密信息,这的确是很刺激的事情,同时这对翻译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嘴不严,为了谋求私利的人,不适合做in-house.
  3. 作为in-house,最重要的一点,在会议开始之前你会经常和专家沟通,会议资料的熟悉可能会让你比其他人熟悉流程,这就要求一个in-house在翻译过程中绝对 不能透露专家所说的以外的任何信息,包括数据,价格,进程等一切不利于己方的信息。

不过,在会议上作为译员,可以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比如某个国际大牛企业在某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设备的展示,各种类型的presentation,如果有幸在茶歇期间翻译可以亲手试一试这些科技成果,真的让人大开眼界。我们可以通行业内的相关技术专家近距离的接触,看到这个科技的世界飞快的在我们眼前变化,的确,有时候自己想一想,这么辛苦的准备能够看到这么炫的风景,值了。

会议之外

作为一个合格的译员,不能只满足在会议上发挥自己的能量,口译有很多种形式,会议只是其中一种,作为刚刚入职的interpreter,我们要做好接受各种形似的口译,迎来送往是最初一个口译人必须经历的,接送外籍专家,带领外籍专家参观工厂,开始从移动同传做起。我在最初进入长城汽车的几个月里就是从迎来送往开始的,新人,不要着急表现自己,要学会默默的积累。在没有会议翻译任务的日子里需要我们 学会打出个提前量,搜集未来可能出现的会议,相关资料,议题来加紧准备和学习。这也是一个职业的ih-house所必须做到的,那就是未雨绸缪。

会议后期

为什么我要单独把这个拿出来写呢,是因为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不能忽视。会议的准备固然重要,会议进行时翻译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是 会议之后的整理工作也需要我们更加注意;比如在会议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在准备中没有准备到的东西,回来之后要加紧弥补漏洞,最重要的,会议进行中需要我们准备录音笔,目的就是 为了 回顾会议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口译技巧上的不足,错译,漏译,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记下来,找到相关专家解释清楚,或者会后自己查阅资料,我们自己整理下来的glossary一定要保存好,因为相关类型的会议一定会再次出现的。求职

刚刚走出校门的学弟学妹也曾经问过我怎么找到翻译的相关工作,其实我的建议就是可以 去一些国内比较知名的求职网站,猎聘,同道,等等以及一些靠谱的求职网站,找一些知名的大公司试一试运气,因为作为一个inhouse来讲,平台真的很重要,试想一下,一个出自有影响力的公司的口译员和一个完全不知名的公司的人做一下比较,高下立判。

不过,假如没有那么有运气我们 可以先去翻译公司积累自己的厚度,转而去大的企业,实现曲线救国。

不过我个人不是很建议新人出校门就从自由职业者做起,因为自己的客户积累和人脉都没办法保证自己有足够的会议量来养活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尴尬的一点:你的淡季是人家的旺季,人家的旺季也是你的淡季。

关于自己简历的准备,我想说的是在你的简历上一定要体现出你想做口笔译或者是你想成为一名inhouse的资质,经历,千万不要罗列一大堆和求职毫无关联的东西,这对于面试官来说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我在长城担任翻译期间也参加了不少面试翻译的场合,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很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翻译的人,那请问公司为什么要录用你呢?至少要从你的简历上表现的专业一点吧?

总结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作为集团的 in-house 可以享受学习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但同时又不得不忍受会议前快节奏的准备压力,会议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可是到头来还是因为对口译无限的热爱和执着才能让我们坚持的走下来。

所以说我想给所有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的学弟学妹们的忠告是:你是不是真的笃定热爱这个专业,当你们在学校接受高强的口译训练的时候,你们一定要知道,这并不是口译的全部,而专业知识的积累,在会议期间和会议结束之后人与人的交往才是口译真正的开始,也是一辈子都要去必修的科目,口译笔译考试有三级二级和一级,可是职业的会议口译是无级的。

(英语口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