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中的“妖怪”存在差异,本文以翻译《西游记》中的妖怪为例,探讨如何更准确地翻译“妖怪”。
“亚马逊”网站介绍Journey to the West一书时有这样的描述:
The rest of the story describes how they vanquish demons and monsters。
这里将“妖怪”译为demons and monsters。
BBC网站《Journey to the West: The endlessly remade Chinese folk tale》一文有这样一句话:
Along the way, they encounter monsters and other obstacles, triumphing through their wit and teamwork.
这里同样把“妖怪”译为monster。
何谓“妖怪”?
根据《新华字典》,“妖”为“神话传说中称有妖术而害人的东西”,“怪”为“奇异,不平常”。
这样的“妖怪”可以译为monster或demon吗?
根据《韦氏词典》,monster定义为:
其中红框内部分对应“妖怪”。
《剑桥》词典:
可见,monster指奇异的(abnormal/strange)、可怕的、多形体巨大的怪兽,这符合“妖怪”的“怪”。至于“妖”,因为monster只是对外表的描述,所以不涉及邪恶与否(比如《剑桥词典》中的the Loch Ness monster,即尼斯湖水怪)。迪士尼动画片《巴黎圣母院》的插曲Out There中,卡西莫多直接唱道:I’m a monster(相关歌词见下图)
因此,把“妖精”译为monster只翻译了一半。那么demon能完整翻译“妖怪”吗?
各大英文词典中,demon最基本的释义都是evil spirit,这也是与“妖怪”对应的释义(见下图《剑桥词典》和《韦氏词典》对demon的定义)。
其中evil没什么可说的,关键在于spirit是什么。
众所周知,spirit是精神,与肉体相对。在evil spirit的用法里,这种与肉体的脱离也被继承下来。
根据《牛津高阶学习词典》:
这里的evil spirits为脱离了身体的恶灵或厉鬼。
《剑桥词典》的释义与之类似:
这两部词典都明确将evil spirit定义为人死后的恶灵。《西游记》里的妖怪多为动物修炼成精,或是天庭神兽,与人的亡灵没有关系。另一方面,西方的demon也不仅限于人的恶灵。
《韦氏词典》对spirit适用于“妖怪”的解释有些不同:
其中的GHOST 2为:
《韦氏词典》的spirit虽不一定是人的魂灵,但仍是bodiless或disembodied,即不存在于身体之中的,这和拥有具体形态的妖精也不一致。释义d虽然用了malevolent being,没有对形态进行限定,但后面的进入和控制人体是基督教驱魔的那一套,并不是《西游记》中的妖怪所为。
1973年版电影The Exorcist剧照,影片讲述了一个将照片中女孩儿从恶魔控制下解脱的故事。
以上三部词典对spirit的释义偏向于其普遍的一些特征,这种较为具体的定义虽能反映出人们观念中一些典型的spirit,以及进而demon的形象,但也会有局限性。
《柯林斯词典》对spirit的定义就较为宽泛,在人的鬼魂后加了个supernatural being:
如果从supernatural being,即“超自然存在”这一广义角度说,作为evil spirit的demon范围不限于人的恶灵,也不一定要去控制正常人。此时,demon就仅是evil supernatural being。虽然定义上没有明确说demon长什么样子,但人们习惯上会给demon添加恐怖的形象。此时,在demon最为宽泛的定义下,这个词确实可以翻译出“妖怪”较为完整的含义。
然而,其他词典对spirit的解释也不能抛在脑后。在西方人眼中,脱离肉体形态与控制正常人(possession)是与demon紧密相连的两个特征,这些特征是《西游记》中的妖怪不具备的。
因此,严格来说demon在一些重要特征上与妖怪不同。如果说monster只抓住了“妖怪”的“怪”,那么demon则只译出了“妖”,同时带来了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
翻译“妖怪”,可用一个表示“邪恶”的词与monster结合,比如evil monster。不用demonic来形容monster是为了彻底摆脱demon附带的具体特征。选择较为中性和开放的monster,而不是具有丰富宗教内涵和鲜明文化特点的devil是为了削弱翻译目标语言读者先入为主的概念和形象,给他们接纳中国的“妖怪”铺平道路。
(中国翻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