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有三伏,冬有三九。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于把酷暑难当的仲夏日称为“三伏天”。到了后来,网络流行语也把三伏天里热的汗流浃背的我们称为“热成狗”。巧的是,我们的三伏天在美国俚语中正好也被称为“dog days”,直译为中文就是“狗日”。
狗日(英语:dog days,源自拉丁语:diēs caniculārēs),又译犬日,是夏天中最热的时期,相当于盛夏、真夏,或古汉语的三伏。在北半球,这个时期是七月上旬至八月中旬之间,在南半球,则是1月上旬至2月中旬。
狗日之所以叫做狗日,是源于大犬座的天狼星。天狼星在英语中又称犬星(Dog Star)。天狼星在7月至8月时出现在北半球的天空上,正当夏天最热的时期,古罗马人认为这个星星带来了这个时期的暑热。罗马历的狗日大致上对应到7月24日至8月24日之间,或是7月23日至8月23日之间。除了英语国家之外,包括德国、法国与意大利,都使用这个说法。
美国导演希德尼·鲁迈特的代表作之一,1975年的电影《热天午后》(Dog Day Afternoon)使用了这个典故作为片名,根据1972年真实发生的一单银行抢劫案所改编,并获得奥斯卡奖与金球奖的提名,编剧弗兰克·皮尔森赢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香港导演尔冬升亦受本片启发并于1987年改编本片并拍摄电影《人民英雄》。
经历过狗日的人,应该都知道三伏天里几乎人人都是无精打采、意兴阑珊,一心想着空调、WiFi和西瓜,所以dog days也就引申表达一个人觉得无精打采、意兴阑珊、枯燥沉闷的日子,以及妇女月经来潮的日子。
马上夏天就要到来了,请提前做好防热避暑准备。更多关于狗的美国俚语,可以参阅:美国俚语中与狗有关的俚语大全